考研已经在平安夜结束了,考完就决定该写篇日志记录一下,却还是拖了这么久,真是惭愧。注意,以下是个人经验,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。




1. 政治

我是工科生,在准备阶段进行了简单的自我评估,认为有这么多要背的东西,肯定拿不了高分,只求60+,不拉分就行。不过到了后期,还是有点慌的,怕记不住,上考场就忘了,怕不及格。实际上,进入考场之后,也确实把背的东西都忘光了。考场内外的紧张程度确实不一样,也有可能是自己的心理素质不够吧。

抛去以上因素,政治这一门课,总的来说,可以分为选择题和分析题,其实还是有办法逐个应对的。


1.1 选择题

我基本上是买了肖的全套,其实没有必要,多刷题才是效率最高的。要学会分配时间,重点还是在于数学和专业课。因此,1000题+8套卷+4套卷,完全消化就可以了。


1.2 分析题

分析题,最重要的三点:字写好;答题区写满;答案的大方向是正确的。

  • 第一,前两点基本是一致的,就是给改卷老师一个好的印象。改卷老师也挺辛苦的,每天改那么多试卷,把字写好一点,同时每个答案每一点都标个号,让答案更加明确,方便老师改卷,为人为己。

  • 第二,大方向,主要指的是马原,其他的毛中特、近纲、思修法基、时政,正确利用好了材料也能那个基本分。

  • 第三,可以买肖的历年真题讲解,作为参考。

  • 最后,还有一点建议,分析题的参考答案,总是会有很多不顺口的地方,最好能改成自己的表达,便于背诵。当然了,基本意思不能变。




2. 英语

英语,可以分为三块:选择题,单词,作文。


2.1 选择题

选择题,包含了阅读的50分和完型填空的10分。

  • 第一,是做真题的顺序。

    首先是做题年份,包括后面会提到的数学,个人推荐从后向前做,也就是2018 —> 2013,目的是为了熟悉近几年的风格。

    其次是每一张试卷的做题顺序,有从完型一路顺序做下去的,有先作文再阅读再完型的。这次考试,偷偷观察了一下,旁边同学选择了先写作文。我自己的做题顺序是:完型—阅读—作文—翻译—检查与涂卡。

    平时模拟的时候,完型+阅读,最好能控制在1h以内,作文1h以内。

  • 第二,阅读当然是最重要的,这个大家都知道,我就展开讲了。

  • 第三,提一下完型填空。

    本来这个是不需要花时间的,因为性价比比较低。但是做完近几年的真题你会发现,难度降低了很多。

    举个例子,5~10年前的完型,首先资料会比较难,其次第一遍下来只能拿4~6分,花费时间10min左右。但是近几年的完型变简单了,第一遍凭语感坐下来也能拿8分左右,时间还变少了。因此可以说,完型的性价比提高了许多。不过也不能排除以后会变难,所以基本原则就是控制时间,5~10min完成。做题的话,只要选项没看错,那么凭语感就可以了,不要反复修改。


2.2 作文

其实我是很怕作文也很烦作文的,所以一直在逃避它,直到最后才开始。回顾一下整个复习过程,这真是一个重大错误,因为占用了最后阶段留给数学的宝贵时间。真题的其他部分可以稍晚,暑假中后期开始也来得及。但是作文,最好提前开始。因为作文只要掌握了套路,是很容易拿分的。

  • 练字。买个英语簿,每天都把每个字母练一练,抄一抄单词。字一定要写好

  • 参考资料:虽然我比较怕作文,但是看别人的作文或者范文,就像看阅读,看到那些一团糟的表达,我感觉就算是背下来用于套分,也难于启齿,哦不对,是难于启笔。这可能也是一种洁癖吧。

    幸运的是,我遇见了刘知溪的回答,给我的作文指明了一条路,这里也推荐给大家。总结一下,只需要买王江涛的高分写作,看他的作文框架解析,然后自己按照这个框架进行搭建就好了。画图作文的框架其实在答主的公众号sci_coffee_break里面给出来了,不过有一本实体书总归是好的,看准当当促销的时候买一本吧。

    这里提一下我的读后感,其实高分写作的很多范文,并不符合作者给出的框架。所以,首先要结合书上的框架,看懂刘知溪的回答,然后根据框架进行整理,构造自己的万能框架结构,而不是死背范文。

    视频课的话,第一眼看到的是一个大胖子,和后来买到书以后看到的封面上的完全不是同一个人(大雾)。听了十几分钟就关掉了。

    正如刘所说

    提到王江涛,我得承认,培训机构里是有牛人的。但是你懂的,10分钟值2000块的东西必须要包装成30个课时来卖,否则购买辅导机构课程的学生就会觉得自己吃亏。
    




3. 数学

数学一定要尽早开始,一定要多做题,而且是限时做题,然后要总结。有的大神,把全书+36讲+1000+180+660都搞定了,历年真题可以1小时1套,这样上考场了完全没压力,真的厉害。

更多经验还是参考各路大神吧,我只能提供一点小建议:把步骤写完整,万一考砸了,分数也不会太难看。




4. 专业课

计算机类的考研,如果时间充足,第一遍推荐按照408来准备。而且,复试肯定也会考到的。所以,408的四门课应该好好准备。




5. 其他

  • 不要轻视学校/专业的选择,因为考研人数越来越多,但是录取名额是有限的。另一方面,这也是一个博弈的过程,你不知道有多少人报了这个学校,没有官方的实时报名数据,所谓捡漏只能靠运气。

    不过如果你能稳上400+,那基本可以无视上面一段话。

    另外,招生计划是一个重要因素,可以减少风险,招生人数200+的学校专业,对比招生人数20+的学校专业,报考的风险完全不一样。所以,对于招生计划的信息收集,也是非常重要的。

  • 网易的中国大学MOOC,以及Bilibili,都有很好的教学视频。我看过的比较好的有如下内容

    数学:宇哥

    专业课:操作系统(清华大学,向勇、陈渝),计网(韩立刚),浙大的C语言(翁恺),数据结构

  • 制定好完整的复习计划。

  • 最好找个研友一起复习。




5.1 衣食住行

  • 大概是10月底11月初吧,感受到了些许冬天的寒意,然后就开始思考一个问题:为啥考研要放在冬天。。?

    因为气温逐渐降低,我又比较怕冷,加上南方没有暖气,教室里想想就很冷。另一方面,如果开了空调,教室里又很闷。我觉得,在这个时候安排考试,不利于考生充分发挥能力。

    身上还好,穿个羽绒服还算暖和。最冷的就是膝盖和脚了。膝盖坐久了一定会冷,如果没有电暖器,我都带着外卖小哥穿的那种护膝+护腿。脚的话,走路的时候还好,但是坐久了,裤子穿厚了容易勒脚脖子,导致脚上供血受影响(我猜的),这样热量就带不过去。而且还有一点很烦,如果先走一会儿发发热,脚稍微一出汗(不是真的像夏天的汗流浃背那种,但是会有热气),遇到外面的冷空气就凝结了,这样坐着脚更冷(摔)。。

    最后带了几双又厚又大的羊毛袜,考完一场换一双,这才勉强过关。

  • 对于吃的,我的要求主要是要卫生。所以,能吃食堂尽量食堂,外面我也尽量选择全家,路边的小店我一般不去。在Q群里也说吃坏肚子的,所以吃的东西还是尽量干净一点比较好。实在不行就啃面包。

    另一方面,我在双十一的时候下单了很多三只松鼠的坚果,然后在去考试之前准备了两只保鲜袋(一天一袋),里面装满了剥好的松子、花生、瓜子、葡萄干、夏威夷果。午饭可以吃坚果+一片面包,再配点咖啡,这样的好处是下午不容易犯困,而且省下来的时间还可以躺一会。否则不管是吃面还是吃饭,虽然吃着过瘾,但是下午都容易困。

    第一天中午提前交卷,趁人少去全家买了份饭简单吃了点,主力还是靠坚果。第二天数学太难了,等到了全家,啥吃的都没有了。直接回去坚果+面包+香蕉。

    另外,香蕉是个好东西,可以当做正餐的一部分,去考场的路上也可以吃一根。

  • 多谢辉哥,让我了解了提前预定住处的重要性。今年考研人数增加了30万,各个方面的压力都在增加,包括住的地方。我在完成研招网报名后,马上就预定了住处。如果要赴异地考试,这一点是很重要的。不然到了最后半个月,考场周围都没地方住了。

    另外,住得近还有两个好处:1. 可以提前一天去考场熟悉一下环境,免得到时候找不着路;2. 中午可以回去休息一下。

  • 如果住的离考场稍远,就要提前出发,不然可能会堵车。

  • 其他



本文地址:https://jjayyyyyyy.github.io/2017/12/29/AfterTheExam.html

(END)


相关阅读